<擁抱B選項>閱讀筆記 | 人生只有在回頭看時才理解,但日子卻得繼續過下去

我們都會面對失去的那一天,不管是失業、失戀、又或是失去的生命,問題不在於這些事情會不會發生。這些問題會發生,而我們必須面對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作者因為意外突然失去了另一半,要同時安慰孩子的心情、擔心孩子在失去父親的情形下會不會沒辦法健全發展,更重要的還有自己即將面臨他完全無法預測的未來,頓時失去另一半的感覺讓人心碎,而作者坦誠地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,把她復原的這段過程化成具體行動,並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,當人生軌道脫離自己的期待時,我們還是能夠有不同的選擇。

你是怎麼對待那些面臨親友過世的朋友呢?

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對待那些親友過世的人呢?是默默不聞問、或是直接問對方有沒有需要什麼幫助呢?

我是一個不會詢問、而且會刻意這個避開話題的人。因為我害怕問到別人的傷心事,也許他正在強迫自己遺忘這件難過的事,而我又開啟了這個糟糕的話題,反而會讓對方更不好受。

而作者表示,遭遇不幸時,你往往發現身邊不再圍繞著人-而是充斥著各種陳腔濫調,那麼除了”事情會發生,都有他的緣由”外,我們還能說什麼呢? 其實,最有利的做法是表示認知,直接對他們說「我明白你的痛苦,我在你身邊。」 除非我們正視,否則心中的不安以及不快樂會始終存在。如果我們視而不見,經歷喪親之痛的人會自我孤立,能提供安慰的人則離得遠遠的。如果兩方都伸出手來,拉近距離,感同身受、坦承交談,是很好的起步。你無法期待壓在心中的烏雲會自動走開,只能說對對方:”我看到了,我明白你在受苦,我很關心你。”

安慰好友
Photo by Jack Sharp on Unsplash

另外,我也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及的【貢獻清單】及【暫停痛苦的按鈕】

  • 貢獻清單

把每天做得很好的三件事情記下來,這樣做能幫助我們專注在心理學家所謂的「小贏」。
這份貢獻清單與感恩清單的目的不同,感恩清單可以數一數我們自己擁有多少福分,不會提升我們的自信心或促使我們更加努力,但數一數自己有多少貢獻,卻有這樣的效用。因為感恩是消極的:我們因為得到而覺得感激。貢獻則是積極的:提醒我們,我們可以扭轉情況,讓事情有所改善,因此能提振自信心。
在遭遇不幸時,我們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以及自責的情緒中,如果能夠寫下貢獻清單,勉勵自己今天也有進步、完成了什麼值得紀錄的事情,更能夠提振自己的士氣。

  • 暫停痛苦的按鈕

在有關壓力的的典型實驗裡,研究人員會讓參與者從事需要更專注的活動,例如解謎題,但在活動過程中,周遭可能隨時爆發刺耳的音響。於是參賽者開始流汗,心跳加快,血壓升高。他們努力專注,但仍會犯錯,許多人因為挫折感太重而放棄。研究人員為了減輕他們的焦慮,會給其中一些人逃避的機會,當噪音變的難以忍受時,他們可以按下按鈕,讓聲音停止。按鈕果然讓實驗對象冷靜下來,減少錯誤,脾氣也不再那麼暴躁。這倒不足為奇,但令人訝異的是,沒有一位參賽者真的按下按鈕。他們並非因停止噪音而有所不同…而是因為知道有辦法停止噪音而改變,這個按鈕讓他們感覺有辦法掌控,因而忍受壓力。
其實,在人們痛苦的時候,都需要有個按鈕。我們從壓力實驗學到的教訓是,不需要真的按下按鈕,停止噪音,才能紓解壓力。光是現身支持朋友,就能讓一切有所不同。

壓力按鈕
Photo by Brands&People on Unsplash

後記

不知道大家是怎麼面對那些失去的時刻呢?我記得幾年前,當時同時面對親人過世、失戀、畢業,以及國考,在要兼顧未來的同時還要壓抑自己的情緒,當時只能拚命壓抑,一邊過度責怪自己沒有好好珍惜相聚的時間、也一邊告訴自己不要去想,時間會帶走一切。也很謝謝當時身邊有能夠暫停痛苦按鈕的朋友,他們真的就只是現身,也不需要多做什麼,就能緩解我的情緒。

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所有人觀看,畢竟我們總會有失去的那一天,而我們必須要學會面對那些情緒、並且不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悲傷裡。很喜歡作者所說的,當人生將你拖向水底,你依然可以奮力一蹬,破出水面,再次呼吸。人生只有在回頭看時才理解,但日子卻得繼續過下去。

2 則留言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